为自己而活
现在是凌晨四点十三分,我又失眠了。脑海里闪烁着白天和亲戚的对话。
(我目前大四。)
亲戚:你实习了吗?
我:没,不打算实习了。我不喜欢现在读的英语专业。打算毕业后学一年计算机,我对计算机感兴趣。
亲戚:你学计算机也没个确定的方向,学半年之后又不喜欢怎么办?不如先实习,积累一下工作经验。
啊,这话听了真他妈难受。虽然也不是第一次听了,但每次听到还是很难受。「如果学了新东西可能有一天不喜欢了,那还不如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」这算什么狗屁道理。我读了三四年英语专业,经过深思熟虑,最终承认了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,决定毕业后自学一年计算机。目前才刚刚开始不久,就直接被判了死刑,奉劝我去做百分百讨厌的英语工作。但实际上,不试试看,鬼知道喜不喜欢啊,未来的事情难以预测,还才开始没多久就被否定了的滋味真他妈难受。
从我出生开始,仿佛都是被社会期待推着走的,我有几分几秒是为自己而活呢?我就像一个木偶,在社会拟定的人生脚本下演出。小学的任务是做功课;初中的任务是考高中;高中的任务是考大学;大学的任务是拿学位证;毕业后的任务是找工作。填高考志愿算是第一次为自己的人生作选择吧。本来我是想去广东药科大学读康复治疗专业,不过高考分数只能让我读一所民办本科学校,不能选择心仪的学校,结果就去了民办本科学校读自己擅长的英语,现已验证第一次的人生选择并不如人意。
本以为上了大学之后,没有高考这种特定目标会轻松些许,但实际上大学生活并不是一个自由的状态。首先,大学里有不少浪费时间的杂事。其次,读大学依然有「特定任务」:好好听课,不能挂科,考过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1。一开始我也是这样做的,可是我慢慢地开始觉得越来越没劲。按照学校的安排去听课和考试,跟读中学也没什么区别。英语专业的主要课堂内容就是文学,而我也不喜欢文学。我是一个很讨厌做题和考试的人。大二下学期为了备考专四,我练了一段时间的听力训练,居然还做了十套试卷。其实我内心并不是特别想考专四,只不过看到大家都在准备着,我也就随大流了。随之考完专四后,我在学业上突然没了目标,接着就抑郁了一个月。
大二下学期,发现自己不喜欢本专业之后,感到很迷茫,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。后来我内心有个声音叫我去学编程,大概是因为我曾经喜欢过编程吧,初中的时候还学过一个星期的 AutoIt v3,当时觉得十分有趣。不过那时发现了自己都不认识 local 和 global ,感觉学起来很费劲,所以就先去自学英语。花时间学习英语之后,初中英语成绩提高了不少。迫于学业压力,久而久之就忘记了学英语的初衷是能够轻松地学习编程。
在大三上学期的某个凌晨,我失眠了,就去看知乎和哔哩哔哩来打发时间,结果越看越无聊。然后我就打开存放许久的 Python 教程,搭建好环境之后写下 Hello World,突然那种有趣的感觉又回来了。接着我去学了半本 Python Crash Course, 2nd Edition 之后又学了 Python for Everybody,依然觉得有趣。这是我人生中重新拥有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,学了编程之后就很少再有平日里那种抑郁的感觉。我发现计算机科学是个很适合自学的科目,GitHub 上就有个学习路线。于是和家人商量,打算毕业后自学一年计算机,尝试去做个程序员。
按照学习路线上课之后我又开始觉得没劲了,这不就上大学的课程吗?又回到那种按部就班的状态了。于是我放弃了学习路线,对什么感兴趣就做什么,学了些杂七杂八的东西:Markdown、HTML、Git、LaTeX、R Markdown2。还用 blogdown 搭建了博客,2020 年 11 月 1 日发布了第一篇文章。我就这样拥有了第二件喜欢做的事情:写博客。要是没有前面的尝试,我就不会发现我喜欢编程和写作,尝试还是很重要的。
不过我还是很担心自学一年的编程水平不足以让我成为一个程序员,可能又因为长时间放下了英语而找不到英语工作。啊,我又陷入了毕业后必须找工作的人生脚本了。写下这段我才发现自己对工作有些执念:先选择自己喜欢的,不行再考虑熟悉的英语。其实工作那么多,也不用吊死在一棵树吧。编程作为一个兴趣爱好也不错啦。
要我一直做不喜欢的事情,我会抑郁,我就是这样的人。所以我不想再为别人的期待而活了,不想再过那种抑郁的生活了。现在也不想设立什么学习目标了,毕业后的一年就随心所欲做所有感兴趣的事情吧。我想为自己而活,哪怕一年也好。尝试一年后,如果能以喜欢的事情为职业就最好了,实在不行才做其他。最后,引用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,它代表了我的心声。
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,因为人只能活一次,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,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。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,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。一切都是马上经历,仅此一次,不能准备。
所以,对于我来说,在当下经过思考的决定就是最好的。